淼城反诈课堂
-电信诈骗套路深,学好知识来防身-
老师突然发来这样一则“通知”
作为家长,小孩学习事情是最重要
肯定第一时间完成,绝不耽误
然而,有人会去怀疑这则“通知”真假吗?
有人质疑这位“老师”的身份吗?
▼
组建班群只为方便收费?
南山镇谭先生的儿子今年准备入读小学,近期,按照学校要求完成网上新生注册手续。“新生注册工作完成后,很快就有老师将我们拉进一个群组,表示方便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。”谭先生说道。然而,一天下午,该“老师”突然在群里发布信息,要求通过“支付宝口令红包”缴纳每位学生264元的学杂费,还提出如不在当日内完成缴纳将会影响学生学籍。
敏锐辅警一眼觉察端倪!
骗子假冒老师混进班群
由于发现及时,其他家长没有缴纳费用,成功避免损失2万多元。最后,辅警家长也不忘在群组里普及反诈知识,群组由“骗子行骗群”变成了“反诈宣传群”。
随着入学时间越来越近
不少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工作
组建群组确实能方便老师与家长互动
但一定要防范被不法分子混进
任何群内收费都要警惕起来!
▼
诈骗套路
01.
广撒网,进入微信、QQ群
不法分子通过申请入群或利用软件侵入等方式,进入家长群内并潜伏。
02
.换头像,伺机行动
进群后,骗子会暗中观察,分辨出哪个是“班主任”,复制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,掌握老师的活动规律,为诈骗做准备。
03
.利用时间差,发布诈骗信息
骗子瞅准时机,发布各类“缴费”信息,并且要求家长尽快完成转账,有些家长不加分辨,便会上当受骗。
防范提醒
01
作为家长
不要随意泄露群号和二维码,保存好老师电话。了解所在学校相关收费政策和流程,切勿轻信班级群内群发或私信的收费信息,遇到类似情况,应该及时与老师、学校核实,不可盲目转账付款。
02
作为班主任
要定期核查自己所在班级群、家长群成员身份,严格落实实名制度,第一时间移除身份不明人员。同时,将QQ群、微信群设置为需要群主审核确认才能入群,QQ群关闭“允许被搜索”按钮。
03
作为校方
要经常在校园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,提升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,规范收费渠道,尽量避免在班级群内收取各类费用。
就算孩子读书事情再重要
也要留有防范心眼
任何涉及收费事项
最好当面与老师或者学校进行核实
不要急于一时,焦急转账
如发现被骗立刻拨打110报警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