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还没开学就开始收费?“老师”突然拉群只为……| 淼城反诈课堂
粤有料 0 广东省佛山市
发布:2023-07-20 (19:37:09)

淼城反诈课堂

-电信诈骗套路深,学好知识来防身-


家长群里

老师突然发来这样一则“通知”

作为家长,小孩学习事情是最重要

肯定第一时间完成,绝不耽误

然而,有人会去怀疑这则“通知”真假吗?

有人质疑这位“老师”的身份吗?

组建班群只为方便收费?




南山镇谭先生的儿子今年准备入读小学,近期,按照学校要求完成网上新生注册手续。“新生注册工作完成后,很快就有老师将我们拉进一个群组,表示方便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。”谭先生说道。然而,一天下午,该“老师”突然在群里发布信息,要求通过“支付宝口令红包”缴纳每位学生264元的学杂费,还提出如不在当日内完成缴纳将会影响学生学籍。

“老师的昵称,老师的头像,里面都是新生的家长,应该假不了吧,而且关乎学籍问题,没有多想便直接付款。”谭先生说道。



敏锐辅警一眼觉察端倪!




群组里,跟谭先生一样的新生家长也不疑有它,就在准备支付时,南山派出所一名辅警恰好也是群内的家长之一,凭借工作经验和反诈知识,他觉得非常可疑,马上警觉起来:“缴纳学杂费为何要通过支付宝红包口令,而且还是分三个88元红包缴纳。”仔细一看,指引操作的图片竟和网络诈骗分子常用的套路如出一辙。
该辅警马上向学校招生办相关人员核实有否收费事宜,得知根本没有收费一事,立即在群内向其他家长发出提醒不要进行付款操作。


骗子假冒老师混进班群




原来骗子早就在家长扫码注册时,悄悄混进家长群中,更换为学校招生办老师的头像和昵称,并以老师名义新建了一个“新生注册群”,借助家长对老师的信任,发布假的收费通知,达到诈骗目的。
当群内家长们看到辅警家长的提醒,纷纷对“骗子老师”展开声讨,眼见骗术被识破,不法分子悄悄从群内逃之夭夭。


由于发现及时,其他家长没有缴纳费用,成功避免损失2万多元。最后,辅警家长也不忘在群组里普及反诈知识,群组由“骗子行骗群”变成了“反诈宣传群”。


随着入学时间越来越近

不少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工作

组建群组确实能方便老师与家长互动

但一定要防范被不法分子混进

任何群内收费都要警惕起来!

诈骗套路


01.

广撒网,进入微信、QQ群

不法分子通过申请入群或利用软件侵入等方式,进入家长群内并潜伏。



02

.换头像,伺机行动

进群后,骗子会暗中观察,分辨出哪个是“班主任”,复制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,掌握老师的活动规律,为诈骗做准备。


03

.利用时间差,发布诈骗信息

骗子瞅准时机,发布各类“缴费”信息,并且要求家长尽快完成转账,有些家长不加分辨,便会上当受骗。





防范提醒


01

作为家长

不要随意泄露群号和二维码,保存好老师电话。了解所在学校相关收费政策和流程,切勿轻信班级群内群发或私信的收费信息,遇到类似情况,应该及时与老师、学校核实,不可盲目转账付款。

02

作为班主任

要定期核查自己所在班级群、家长群成员身份,严格落实实名制度,第一时间移除身份不明人员。同时,将QQ群、微信群设置为需要群主审核确认才能入群,QQ群关闭“允许被搜索”按钮。

03

作为校方

要经常在校园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,提升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,规范收费渠道,尽量避免在班级群内收取各类费用。


就算孩子读书事情再重要

也要留有防范心眼

任何涉及收费事项

最好当面与老师或者学校进行核实

不要急于一时,焦急转账

如发现被骗立刻拨打110报警


-END-



三水公安,就在你身边!
来源:南山派出所、三水公安
编辑:李大米
审校:龙少
文章仅供学习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18942444277删除!
关闭
账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