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,基孔肯雅热病毒备受关注。不过,各位街坊无需恐慌,基孔肯雅热虽然传播较快,但通过科学防控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应对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问题,为市民清扫知识盲区👇
Q
基孔肯雅热有哪些表现症状?
A
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建千介绍,基孔肯雅热患者通常有三种常见临床表现:一是急起发热,体温可达39℃以上,一般发热1~7天。部分患者热退后会再次出现发热,表现为双峰热,持续3~5天后恢复正常。此外,还常常出现寒战、头痛、背痛、全身肌肉疼痛、畏光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二是关节疼痛,关节疼痛是基孔肯雅热最突出的症状,主要涉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通常表现为多关节、对称性疼痛。可累及手、足、膝、肩等关节,急性期可出现多个关节疼痛或关节炎的表现,部分患者关节肿胀,疼痛剧烈,晨间较重症者,严重者甚至不能活动,通常1周~3周缓解。
三是出现皮疹,发病后2~5天,半数以上患者在躯干、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,疹间皮肤多为正常,部分伴有瘙痒感,数天后消退,可伴脱屑。
Q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有什么不同?
A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相似性,都有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,而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,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。
Q
市民可以通过哪些措施预防基孔肯雅热?
A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,而伊蚊需要依靠在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,产生幼虫。所以,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,关键在于灭成蚊、清积水、防叮咬。
具体来说,市民在家可通过家用的各类灭蚊药物,如电蚊香、灭蚊片、灭蚊喷雾罐等灭蚊。定期清除伊蚊产卵的地方,居家常见的蚊虫孳生地,包括水生植物的栽培容器、花盆底部的托盘等等。通过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,消除蚊虫孳生环境。
此外,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、纱窗,睡觉时使用蚊帐;在户外活动时,穿浅色长袖衣裤,涂抹避蚊胺等驱蚊剂。
Q
如果发现自己出现疑似症状后应该如何处理?
A
如果发现自己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疑似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症状,尤其是有疫区旅居史,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,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,及早接受规范的治疗。
Q
很多博主介绍了不少驱蚊妙招,如用维生素B1兑水喷洒,用风油精+花露水+白醋混合喷洒,其实最有效的驱蚊方式是什么?
A
网上发出来的所谓“偏方”,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支撑,使用后的实际驱蚊效果不稳定。最稳妥可靠的方法,还是购买正规的含有效成分的驱蚊喷雾,按照使用说明喷涂到衣物或皮肤上,驱蚊效果明确且持续时间长。陈建千还建议市民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暴露,避免蚊虫叮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