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登革热,中医有良策!近日,45岁的患者金先生因头痛、发烧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前往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内科门诊就医,被确诊为登革热早期病症。针对其病情,该院内科门诊主任杨益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,在给予常规退烧药物的基础上,还配合使用了山银花、连翘、桔梗等中药材,旨在清热解毒,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。
经过初步治疗,金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。三天后他再去复诊时,发热症状已经显著缓解,但出现了四肢皮下出血的新症状。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,他的血小板数量仅为36,远低于正常值。面对这一新情况,杨益及时调整了药方,加入了侧柏叶、鸡血藤、水牛角等药材,以解毒化瘀、清营凉血,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。
这一调整迅速见效。五天后金先生再次复诊时,病情已经明显好转,不仅发热症状完全消失,皮下出血也完全消退。血常规复查结果显示,他的血小板数量已经回升至122,恢复了正常水平。针对金先生在登革热后期存在的乏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,杨益选择通过广藿香、姜半夏、五指毛桃等药物健脾益气,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。
据介绍,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经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,一般不会“人传人”,主要通过“病人→伊蚊→其他人”的途径传播。人被携带登革热的蚊子叮咬后,通常会在5-9天后出现临床症状,表现为突起的高热,24 小时内体温可达到39℃以上,头痛、眼眶痛,全身肌肉关节痛(三痛征),因此也被称为“断骨热”,并且还会有面红、颈红、胸红的“三红征”。病程的3-6天还会出现全身充血性皮疹,严重的还会出现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,危及生命。
目前,登革热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,包括退热和补液。中医药对治疗包括登革热在内的传染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,尤其对于轻症病人和发病早期的治疗,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,加速康复进程。
杨益介绍,在中医学领域,登革热病属于“瘟疫”范畴,是热毒夹湿,扰营动血所致。中医的治疗不在于一直与病毒对抗,而在于在祛邪的同时,注意调护患者的正气,使邪有出路。中医临床可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进行辨证论治,在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治疗,一般两天复查一次,以便对症下药。如初期以清热化湿,解毒透邪治疗;极期以解毒化瘀,清营凉血治疗;恢复期以健脾益气为主治疗。
在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,像金先生这样成功的病例不在少数,不仅展示了该院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,也再次证明了中医药在登革热防治中的独特价值和潜力。接下来,该院将继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,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编辑:12345的伍
审核:龙少
文章仅供学习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18942444277删除!